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资讯 > 国内 >

徐鼎一:《禅心墨韵 简逸雅致》

来源:华夏经典艺术网 编辑:haidong 时间:2022-04-23
导读: 徐鼎一,1967年出生于重庆市云阳县。现为荣宝斋出版社副社长、荣宝斋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央文史研究馆书 画院研究员、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培训中心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曾任《荣宝斋》期刊主编。曾进修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

  徐鼎一,1967年出生于重庆市云阳县。现为荣宝斋出版社副社长、荣宝斋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央文史研究馆书 画院研究员、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培训中心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曾任《荣宝斋》期刊主编。曾进修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北京大学中文系访问学者,东北财经大学行政管理专业本科毕业。书画作品多次在国内外展览,获得多种奖项。美术论文和绘画作品多次在《美术》《中国书画》《荣宝斋》《中国文艺评论》《文艺理论与批评》等刊物发表。专著出版有《鉴识齐白石》(福建美术出版社)、《鉴识李可染》(福建美术出版社)、《徐鼎一说书画》(海潮摄影艺术出版社)、《书画同源-齐白石》(荣宝斋出版社)、《中国画名家作品真伪-李苦禅》(上海书画出版社)、《徐鼎一山水画集》(中国书店出版社)等。

  苍山无尽碧 120cm×120cm

  禅心墨韵 简逸雅致

  ——徐鼎一山水画中的禅意

  文/周 晶

  徐鼎一虽然出生在西南的重庆,却因长期生活工作在北京,可以说是地道的北方画家。但其有南方出生、北方游学之经历,故在山水之中多显现有融合南北之禅意气息。其长期在荣宝斋出版社从事出版工作,多谦虚君子之风,这可能与其长期浸染在书堆中不无关系。多年以来,徐鼎一在工作之余勤奋研习书画,亦有在中央美术学院、北京大学求学之经历,近年更被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培训中心聘任为导师。如中国国家画院院长、著名画家卢禹舜先生所言:徐鼎一“艺术创作和研究能力较强,具广泛社会影响。与其专业相关工作(编辑《荣宝斋》期刊二十多年)也取得丰硕的工作业绩,工作踏实,为人质朴,是年轻人中出众人才。”中国艺术研究院文学艺术创作院副院长、著名书画家徐福山是其挚友,对其知之甚多,评价亦高:“徐鼎一先生是当代著名的中国画家,他的作品依于传统有新意,注重以书入画,以文养画。他的作品洋溢着浓厚的书卷气,在当代中国画坛影响至深。徐鼎一先生艺术修养全面,精通艺术理论,有多部著作问世,并发表了部分论文。其绘画用笔朴厚,格调高雅,尤其在写意山水画方面成绩突出,参加了无数有影响的展览,在业内获得了广泛的好评。”由此可见,徐鼎一是一位既有书画理论研究,亦能创作和教学,并获得社会广泛认可的优秀画家。

  艺术是人心感于外物而产生情感的表现,书画即是艺术家精气神外在的最佳显现。为此,清人王昱在《东庄论画》中言:“学画者先贵立品,立品之人,笔墨外自有一种正大光明之概。否则,画虽可观,却有一种不正之气隐跃毫端。文如其人,画亦有然。”①徐鼎一不仅书画理论著作颇丰,其日常工作之余,多喜读书守静。周末之中,多有茶叙,静室端坐。其外在面貌与前几年大有变化,多慈和之相。所谓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其山水画也多有禅意之味道。近年以来,笔者得以近距离观摩其山水画作,感受颇深。

  一为静。其笔法精湛,多宋元之笔意。如其作品《满山秋色》中,无论是山石树木、亭子,皆是笔笔生发,颇有劲道。尤其是松树和带叶之树摇曳而上,相互盘旋交错,一丛一丛的红叶掩映在松针之间,作品题款有:“满山秋色一亭收”。此图既灵动又有“静穆”之气,仿佛满山红叶笼罩在小亭之上,亭中若隐若现地有人静坐其中,任凭秋山烂漫,红霞掩映,但一切又静穆无声。佛法之中有“万法唯心造”,世间万物的显现皆是其内心的影射,如儒家所讲的“彬彬有礼”“字如其人”即是这个道理。徐鼎一这种带有书写性的线条与其心境相关,看似自然随意,但却笔笔分明、清清楚楚。这种带有书写性的笔触需要良好的书法基础,一方面来源于徐鼎一对于中国宋元写意传统的继承和发扬,一方面是其书画及其修行的外在表现。

  二为雅。其画墨色雅致,有文人气息,亦多书卷之气。如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著名理论家梅墨生所言:“徐鼎一对中国书画有专门之研究,于理论上成果颇丰。其中国画创作也殊得个中三昧,山水气息清雅,日有所成,渐为业内外所注目。其诗词修养也非常人可及。其勤奋好学,读书之广,尤称难能。”徐鼎一收藏古籍甚多,读书亦广,言及古人不作反应即能引经据典,娓娓道来,这种对于历代国学经典的学习和记忆当代少有人及。这种丰富的学养应用在其绘画上,如苏东坡所言的“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则是取法乎上,以雅为先。如其作品《天光明野际》之中,近景一山峰耸立,五棵树穿插而起,各种形态,不一而足,如五君子在此雅集,更有如童子般的小松站立一旁。树影之下更有层层叠叠之房屋,鳞次栉比,当为可居可游之所。整体画面墨色淡致,甚少浓重之笔。以淡墨起稿,中墨点苔,其间略施花青及赭石。墨色融合,呈现出一幅娴静雅致之气象。此等山水雅作,当为逸品。

  三为境。明代画家龚贤认为画中之境最为重要,其言有:“丘壑虽云在画最为末著,恐笔墨真而丘壑寻常,无以引卧游之兴。”②此“丘壑”即为画“境”,此境既有自然之境,亦有心中之境。徐鼎一早晚常静坐冥想,自然山川、河流等景致在其心中即可以自由起稿,墨色晕染,如在眼前。这种心中所营造之境可谓独一无二,但却又气象万千。鲁迅先生曾说过中国艺术有三美:“意美以感心,一也;音美以感耳,二也;形美以感目,三美也。”③此中“感目”之美在徐鼎一的画中,既有师法自然的山水,亦有传统之中的山水。如其作品《清飗天外至》中,其山石林木、屋舍皆为简洁,用墨淡雅,用色甚少,皆是计白当黑、留白甚多,给人无限的想象空间。其画中既有西南的群峰耸立,亦有南方山水之矾头点点,更有掩映在山峰之间的几间房屋,皆为历代文人、高士的向往隐逸之地,亦是当代都市人群周末向往的自然空气、休闲之境。

  近年以来,在疫情时隐时现之下,多网络及“云”画展,反映在中国画的创作之中,多“视觉传达”之需求,即墨色对比强烈,视觉冲击力强的画作在网络之上更受人青睐。为此,一大批墨色浓艳之作应运而生,是否能得到时代认可,尚需时间检验。徐鼎一的可贵之处,是其对于中国传统经典的深刻理解,其画风简逸高雅,亦有“风动幡动心不动”的理想坚守,不为一时之风气所影响。其知行合一的山水画境,尚在积极探索之中。其日益精进,修行之心得为我辈常汗颜。期待其心其境,在著作之上、书画创作之中,有更多的佳作面世。

  注释:

  ①卢辅圣主编,《中国书画》第十册,《东庄论画》(王昱),上海书画出版社,第420页。

  ②刘纲纪著,《中国书画、美术与美学》,《龚贤》,武汉大学出版社,573页。

  ③鲁迅,《汉文学史纲要》第一篇“自文字至文章”,《鲁迅全集》第9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244页。

  (本文作者系佛学博士、《荣宝斋》特约编辑)

  天光明野际68cm×68cm

  夏去秋来68cm×68cm

  松吟万古声 68cm×68cm

  满山秋色一亭收68cm×136cm

  地气初降天转凉 68cm×136cm

  芳春何处在 68cm×136cm

  尖峰幽境 68cm×136cm

  清飗天外至68cm×136cm

  秋气清清 68cm×136cm

  松梧消暑图 68cm×136cm

  深山静谧地 68cm×136cm

  夏山幽翠 68cm×136cm

  岭头松挺翠 68cm×136cm

  策划:周晶,号子彦,佛学博士,《荣宝斋》杂志社特约编辑,荣宝斋画院新安绘画研究课题班助教,荣宝斋(呼和浩特分店)签约艺术家。专注佛教艺术的研究、创作、教育。

责任编辑:haidong

打赏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扫码支持
扫码打赏,你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网友评论:

在“\templets\demo\comments.htm”原来的内容全部删除,插入第三方评论代码,如果不需要评论功能,删除comments.html里面的内容即可
推荐使用友言、多说、畅言(需备案后使用)等社会化评论插件

Copyright © Www.AdminBuy.Cn 华夏经典艺术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郑重声明:本网站为个人非盈利网站,拒绝一切商业性质内容。 本站所有内容均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联系QQ:94904289 津ICP备18001537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