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关注 > 媒体 >

上善若水——《道德经与中国山水画》聂川书画学术交流邀请展今日开幕

来源:未知 编辑:boling 时间:2018-04-29
导读: 开幕时间 2018年4月29日下午3:30 展览时间 2018年4月29日5月20日 展览地点 素时代传统文化生活馆 (宋庄艺术区槐树院D座 素时代) 上善若水 文/刘楠 聂川老师是相识20多年的老友,去年的十月份的一次聚会,拜读到了老友的一部《道德经与山水画》,被他的作品及字

  开幕时间

  2018年4月29日下午3:30

  展览时间

  2018年4月29日—5月20日

  展览地点

  素时代传统文化生活馆

  (宋庄艺术区槐树院D座 素时代)

  上善若水

  文/刘楠

  聂川老师是相识20多年的老友,去年的十月份的一次聚会,拜读到了老友的一部《道德经与山水画》,被他的作品及字里行间流露出了道法自然的灵魂震颤感染到了,再看到了83幅原作时,不仅被画面的仙气所绕,挥之不去,甚至有魂牵梦绕之感,当今物欲横流的时代,居然还有这样默默的安静绘画的耕者,犹如画家中的陶渊明,没有超然的寂静,若水的品行,不能有此清雅别致的系列大作!

  基于喜爱与崇敬之心,便力邀老友赴京一展,暨此让更多的人能够接触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聂川老友也欣然满愿,2018年4月29日在宋庄素时代艺术生活空间雅居赏画并听聂川老师讲述《道德经与中国山水画》的体悟......

  山水有约、清茗素食,与君相邀素时代!

  艺术家简介

  ▼

  聂川

  男,1961年出生。河北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副教授。中国画院理事,艺术理论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河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聂川是典型的复合型人才,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国山水画、美术理论、书法、摄影等方面,都有深入研究和丰硕成果。形成了视野开阔、视点新颖、联想丰富、思维敏锐、说理透彻、文辞朴实、气势雄浑的学术研究风格和艺术表现特点。

  ▼

  作品欣赏

  关于《道德经与中国山水画》

  著名传统文化学者、山水画家聂川先生著述与绘制的《道德经与中国山水画》是中国美术史上第一部,探讨中国山水画美学性质的形成机制,美术表现特征的文化性质,及当代传承与发展问题的学术专著。全书十一万字,配图八十三幅,2017年3月由线装书局出版。

  《道德经与中国山水画》有如下三个鲜明特征:

  第一,强调从文明特征的大背景,研究中国山水画的形成机制和存在价值。阐述中国山水画“作为中国文化的一种美术表现形式,经过中国传统诸多文化元素的融合与淬炼而不断成熟,最终成为中国传统文化最具代表性的图说。”的思考成果。

  第二,强调文明背景——文化基础——美学性质——美术实践之间的逻辑关系和有机联系。当代美术理论家一般既缺乏切实的美术创作体验,又不能对“中国山水画的文化价值”做出符合国家地位和世界文明发展趋势的宏观判断。所以,他们既体会不到“山水画家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实际困惑”,“山水画家在成长中遇到的瓶颈问题”,“山水画家在创作中遇到的技术与理念冲突”等问题,又不能从根本上给中国山水画提供理论的、文化的自信。作者长期坚持中国传统文化、中国山水画和当代文明特征的综合性研究和高等教育工作,以及中国山水画的美术创作实践。所以,对“中国山水画的文明背景——文化基础——美学性质——美术实践之间的逻辑关系”问题,研究深入,切中要害,阐述生动,做到了“穷理有根有据,尽性合情合理。”

  第三,从《道德经》原文引发对中国山水画现实问题的思考。这是作者三十多年思考“中国山水画美学品质”问题,探索到的能够全面支撑“中国山水画美学内涵”的认识途径,和认识“中国山水画美学品质”的制高点。向上它可以通过象形文字和易理承接中华文明最古老的哲学智慧,横向它可以和儒家学说及其他诸子百家的文明成果呼应,向下它可以与书法、诗歌等文化成果及社会形态性质等衔接。通过《道德经》能够比较系统而清晰地阐述清楚中国山水画的美学性质和现实存在价值等重大问题。

  道德经 第九

  关于《道德经与中国山水画》的画

  《道德经》全文共八十一章,《道德经与中国山水画》套画基本采用一章道德经原文匹配一幅山水画作品,其中第八章和第十三章匹配两幅作品,所以《道德经与中国山水画》套画共计八十三幅。这套山水画作品不是简单的插图,从以下几个方面强调了画家的哲学、美学、美术与文化思考。

  哲学思考

  中国汉字的造字六书实际上是华夏先民社会实践与哲学思考的文明成果和方法论,将这些成果转换成中国山水画的绘画语言,做了如下工作:第一,明确了每种物象要素的指示功能,山象征阳;水象征阴;树木象征生命;山、水、木三个基本要素构成“自然”,舟(极个别用亭)作为人造物出现在画面中代表人。山、水、木、舟四个物象要素构成一个和谐的画面,这个和谐画面的“意象”正是《道德经》“道”与“德”的辩证关系与综合效果。

  道德经 第二十二

  美学思考

  美学是建立在科学、哲学与心理学、社会学基础之上的人类文明成果,所以,它有普遍规律与文明背景、时代背景相互作用与共生的基本特征。关于美学“平衡、完整、简洁、突出”四个基本规律的把握,在八十三幅作品中几乎运用了视觉心理学中的所有方法,其中关于视觉错觉的运用,在中国山水画坛,我可能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关于平衡的画面控制不仅仅停留在物象、笔墨关系等宏观问题上,物象造型与线性气质、形状与情态,笔墨重力与物象重量匹配关系,物象的空间位置与画面平衡等等都统筹到“关于画面平衡”的考量之中。其他三个要素也是如此综合考量的,所以,《道德经与中国山水画》套画画面在极其简约的情况下,达到了画面意境悠远、空灵宁静,却又不失苍茫浑厚、纯正优雅的风范。这样的画面意境能够为观画者识读题于画上的《道德经》原文,提供了最为恰当的审美氛围与心理基础。

  道德经 第四十

  美术思考

  对于画家而言,任何哲学的美学的思考,都必须落实到美术的执行力上;任何文化的情感的表达,都必须落实到画面气韵的自然融合上。中国山水画的美术执行力可以简单地分为笔墨能力;造型能力和综合把控能力三大类。笔墨能力又可以细分为书法基本功;毛笔性质控制力;线性线型表现能力;线的主观表达能力;墨法、水法的综合应用能力等等。中国山水画的所有美术能力,集中从以下追求中体现出来:第一,不能生,不能油,必须熟。没有书法功底谈用笔曰生;对景写生而无胸怀温蕴曰生;景不能远、气不能虚曰生;惟笔惟墨曰生。用笔无思无情无趣无意而惟笔曰油;画入程式曰油;画不留心曰油。寄托情怀于笔墨、了然物象于胸怀、化真善于德行、诉大爱于无形、情思流露于无碍曰熟。第二,险中求正,轻中求重,远中求近。画无险不能读,无正不必读。轻灵是画魂所在,宁重是思想居所。画意俞远俞近吾心,此即所谓脱俗。第三,求雅求纯。雅是中国画最高境界,纯是画家的最高境界,二者相融就是中国山水画的最佳面目。

  道德经 第六十一

  文化思考

  中国山水画是国家的时代气象,所以,把握时代文明特征对人文关怀的根本影响;把握中华民族文化复兴关键所在,寻找并提炼出符合以上两个宏观要素的中国山水画表现语言是历史留给我们这一代中国山水画家的使命。尽管《道德经与中国山水画》套画是以配图为前提创作的,无论是整套作品的精神气质,还是单幅作品的气象,却都是在这样的宏观文化追求中完成的。所以,无论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都喜欢这一套作品;懂中国山水画的中国人深知其难,不懂中国山水画的中国人亦觉其亲。读者的这种审美结果,恰是创作者文化思考的成果。

  《道德经与中国山水画》专题高端学术邀请展还展出了画家部分《林泉高致》、《文心雕龙与》系列的山水画作品及部分书法作品。

  ▼

  素时代传统文化生活馆,整体建筑约1000平米,讲课大厅200平米,可容纳200人,小课堂2个,每个约60平米,可同时容纳60人听闻,餐厅可同时供餐200位,包间可容纳60人,且交通便利,环境清幽。素心、素言、素行、素食、开启您的素时代……

  ▼

  两栋红楼环拥一株老槐树

  阳光和煦

  虫鸟和鸣

  一杯清茶

  还原生活的点滴美好

  素时代菜品

  ▼

  夫养生之道,素以养神,神可交心,素食者常怀一颗素心,非淡泊无以明志,非食素无以醒脑。素食素心,慈悲为怀,健康常在。

责任编辑:boling

打赏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扫码支持
扫码打赏,你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网友评论:

在“\templets\demo\comments.htm”原来的内容全部删除,插入第三方评论代码,如果不需要评论功能,删除comments.html里面的内容即可
推荐使用友言、多说、畅言(需备案后使用)等社会化评论插件

Copyright © Www.AdminBuy.Cn 华夏经典艺术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郑重声明:本网站为个人非盈利网站,拒绝一切商业性质内容。 本站所有内容均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联系QQ:94904289 津ICP备18001537号 Top